《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方法的研究》研究方案

用户刘小慧06798702019-11-19 22:46

《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方法的研究》研究方案

延安市富县城关小学 刘小慧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亦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学生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后,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语文学习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统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语文能力是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
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
2、从功能上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波的课堂教学的前奏
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
三、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学生预习方面的现状,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可行的计划。
2、通过行动实践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反馈,争取达到预期效果,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探究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的预习方法。
4、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自己查阅资料,自主解决简单问题的好习惯,,让预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自主的行为。
5、结合相关理论和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加强交流,及时发现,定期检查,重视反馈,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4、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预习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策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四、课题的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
1、准备阶段(2019.4— 2019.5)
(1)制定出课前预习的研究方案、计划,做好课题的前期工作。
  (2)学习关于课前预习的有关理论知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3)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2、实施阶段(2019.6 — 2019.10)
(1)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2)寻求一系列有效预习的方法和策略,语文预习课和课题研究课、研究记录等收集各项活动资料。
(3)在课前、课中、课后实施研究方案,并及时反思,撰写论文。
(4)精心设计,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研究目标。
(5)撰写经验论文,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9.11 — 2019.12)
(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等相关资料。
3、本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预习作业文集。
4、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能习惯于主动通过字典查找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积累课中的优美词句或段落,在自读课中能生成思考性问题。
5、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6、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陶行知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