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研究的心得体会
延安市富县城关小学 刘小慧
从事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对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摘抄知识要点,激发阅读兴趣。
预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些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二、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
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接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效果。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我在让学生预习课文时,将以上各部分预习内容分解为这几个小标题,在每课的预习作业中予以落实,字词课堂、文章主要内容、我的发现、我的困惑。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课文,也初步接触整篇课文,在预习的时候,我先让他们借助拼音通读课文,至少读两遍,二类生字也可以借助拼音自我学习,课堂上会节省不少时间,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总之,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围绕课题,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