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延安市富县城关小学 刘小慧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实践活动、教师课后反思、撰写教学论文等活动,经过为期一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汇报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转变
1、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主角(主演)变成了观众(导演)。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课堂氛围的转变:通过有效地课前预习,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快乐、轻松。
二、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前课上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大部分学生出现漏字,差字、声音不洪亮的现象。预习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有的还有声有色。同学们能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自己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积累习惯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读课文,圈划好词、好句及优美片段,进行积累记忆展示。
3、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与家长合作提高搜集资料的效率。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预习情况进行小组交流完善解决自己在预习环节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5、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对伙伴的课堂内容理解体会给予及时的评价补充,使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6、预习方法的掌握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着明确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味性,顶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通过近阶段的研究,我发现自已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改观,但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三、存在的不足:
1、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预习效果要比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强得多,他们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很快,甚至是一点就通。但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预习效果不大,有些流于形式。
2、有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要求,使得预习不能很好的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不重视。
3、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存有懒惰的现象,不愿意去阅读搜集相关的资料,致使内容理解不完善,不到位。课堂上也缺少发言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提高不明显。
四、具体措施:
1、针对班级存在的现象(少部分学生处于被动预习),我们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可以采取相应的监督、评价、激励表彰措施。
2、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表彰评价,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和肯定。
3、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积累优美词句、片段一内容时,差生可以让他们记住一些好词,好句就可以了,好同学可以记住优美片段。
4、重视课堂上学生对各种想法的交流与体验。学生课前的预习都是个人的感悟,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上集体交流时,要尽量让他们各抒己见,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交流中成长,相互启发,使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及个人的情感境界等进行反思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