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延安市富县城关小学 刘小慧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我校教师指导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为打造高效课堂,寻求有效的课前预习指导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途径。因此设计了本问卷。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对本校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张,收回率100%。
2、调查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调查问卷》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调查问卷》
一、选择题:
1、您参加工作多久了?( )
A、5年以下 2% B、5—10年 40% C、10年以上 58%
2、您担任班主任年限( )
A、未担任3% B、5年以下5% C、5—10年48% D、10年以上 44%
3、您认为,培养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是否有必要?( )
A、有必要 90% B、非常必要 10% C、没必要 0%
4、您经常布置预习作业吗?( )
A、经常 68% B、偶尔 28% C、不布置 4%
5、就您目前的教学状况,您认为您的学生预习是否有效果?( )
A、很有效果 14% B、有一定效果 45% C、没有效果
6、您认为学生在预习时要解决那些问题?( )
A、自学生字、新词 69% B、熟读课文 21%
C、理解文章大意 6% D、能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4%
7、您的学生是否能自觉完成预习作业?( )
A、大多数能自觉完成并已形成习惯 8%
B、大多数不能自觉完成 35%
C、虽然能完成但质量不高、效果不好 57%
8、您采用那些手段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 )
A、课堂提问 52% B、委派学生检查 34% C、老师抽查 24%
四、报告分析
上表中反映出:老师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大多会采用上课时随机提问,也有老师只布置不检查。在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力度不够。使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教室布置预习作业没有针对性,比较随意,重视不够,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注重预习质量。
大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没有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检查时也是临时性的提问,对学生的深层次预习没有挖掘出来。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 以前置性学习作业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指导学生的预习,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预习方法。采取同桌互批,小组合作检查,课堂提问等方法,督促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2、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给学生上一节预习指导课,让他们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
3、优化前置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查阅背景资料等。前置性学习难度要适当,要有趣味性。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6、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检查、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工作,没有检查、评价便没有进步。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应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通过恰当的奖惩手段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