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功能点的详细测试,一些细枝末节的bug可能就会放过了。
Normal级别的bug大概只会Catch到目前的77.4%,Minor 会更低点。
但是, 那又怎么样呢?整个团队对bug的态度,难道真的是零容忍么?
如果不是,那就放下QA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的自尊吧
退一万步讲,
互联网行业区别于传统行业,不就是快么!不就是修复成本低么!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明确了两件事情
第一,开发是完全有能力做功能点全自测的
第二,QA不做功能点测试风险是较小的
We Do
我们及时地把我们的想法传递给了项目经理,和开发领导。
项目经理近一年来,见证了测试在推动代码质量方面做的努力,也深切地感受这样的实践活动对项目团队带来的收益。
本着资源不浪费的原则,决定可以一试。
开发经理有所顾虑,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需要让开发同学来承担质量的风险了。
但是看到我们收集的数据,有理有据。
加之觉得测试这几个女同学平时都挺有责任心,做事很靠谱,合作很愉快,人也长得极其漂亮就答应了。
上面后半部分理由是我YY的。
但是,结果就是答应了。
而我们,得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多维的数据统计方式向团队来证明
开发功能自测+QA场景保证,这样的方式是有效的。
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数据统计的维度----变更代码覆盖率,来提升团队的发布信心。
每周在上线前,从CR平台(杭研质量保障部自研的平台)获取到变更代码覆盖率,
然后对代码未被覆盖的部分,作以分析,查缺补漏,及时补充手工或者自动化用例。
把最终的覆盖率发给项目团队的成员。
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维护自动化用例,我们的核心模块,行覆盖率一直保持在85%左右
当然,我们还必须得对开发的自测质量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
对每个版本的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评估是否可以通过自测用例发现,如果有这种现象,则需要及时组织用例执行人员进行回溯和总结,也趁机听听开发对测试用例的反馈。
Check
上面一张图,很好的诠释了我们推动开发自测的路程
第一个阶段,推动冒烟自测,开发bug率下降的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个阶段,推全自测,bug率也由0.6,下降到0.4以内
第三个阶段,
QA不再验收开发自测过的用例,bug率并没有明显下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开发与QA测试,无太大的差异,测试也无明显的遗漏。
但,阶段三,却能节约测试执行的时间, 使得进度节奏加快。
大家可以看下图
7、8、9月份,开发人力上升的情况,现有的测试人力,仍能游刃有余,
而且,还能保障得更多。
Action
开发新功能点测试+测试场景保障的测试策略,目前已实践4个月,仍然会继续走下去。
本文来自网易实践者社区,经作者李丹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