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上文十年•杭研技术秀 | 网易蜂巢的工业化前端架构(上)
组件之间的关系
前面提到组件之间的关系有继承、扩展和嵌套,还有一种关系是包含,表示一个组件内部调用了另一个组件。这些关系都可以归属为依赖。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蜂巢的一部分组件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蜂巢组件(部分)依赖关系图
组件库
组件库是一系列组件的集合。
因为本土优势,蜂巢的组件化框架使用了我们公司的RegularJS(https://github.com/regularjs/regular);通用组件库使用了我写的Regular UI(https://regular-ui.github.io/index.html)。
根据交互和视觉规范,蜂巢产品下的五个单页系统的组件风格是统一的,因此它们之间有很多通用业务组件可以共享。为了减少维护成本,我们在Regular UI的基础上,加上蜂巢的视觉样式和一些新的通用业务组件(图3中绿色的组件),再封装成一套专为云计算使用的Cloud UI组件库。
最后,蜂巢的组件化架构如下:
蜂巢组件化架构
技术选型:RegularJS + Regular UI + Cloud UI
规范化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模块化和组件化确定了开发模型,而这些东西的实现需要规范去落实。
在以前没有规范的日子里,我们的项目中一度出现过以下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降低了模块化和组件化的实用性。会大大影响开发效率,增加维护成本,进而会影响网页性能,产生隐藏的bug。
因此,我们也对团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流程进行了规范化改进。
目录结构
上文中提到,按照组件化思想,我们对项目的目录结构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现在目录结构如下:
src/ # 源文件
base/ # 基础类库
common/ # 通用组件和通用业务组件
specific/ # 业务组件
module/ # 模块组件
page/ # 页面及入口css和js
service/ # 数据服务
icons/ # 图标源文件
png/ # 雪碧图标源文件
svg/ # 字体图标源文件
assets/ # 静态文件
dest/ # 生成文件
css/
js/
img/
fonts/ # 图标字体和专用字体
vendor/ # 第三方库
node_modules/
cloud-ui/ # Cloud UI组件库
package.json
.gitignore
.eslintrc # eslint配置
…
源文件和目标文件完全分开,依赖统一用npm进行包管理。
common、specific和module三个目录存放组件:
编码规范
对项目中的各种语言,我们参考了Airbnb、Google等市面上比较通用的代码规范,再结合自己的代码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范(https://regular-ui.github.io/start/rule.html):
Lint
以前的编码规范仅是口头约束+书面文档+CodeReview,约束力不强。今年引入了ESLint进行强制性约束。
我们的配置策略如下:
1. 花一天时间先遍历ESLint的437条规则;
2. 筛选需要的规则,并在组内讨论;
3. 先将确定的规则全部配error,然后再根据情况降级(因为往往配了warning,大家就不太care了);
4. lint存在error时禁止提交代码。
虽然初期配置ESLint的时间成本较高,但从长远看,ESLint能大大提高代码质量,提升协作效率。所以之后打算给CSS也配上Lint。
技术选型:ESLint
自动化
“现代工业其所以区别于工场手工业,是由于机器起了主要的作用。”
自动化是“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的分水岭。(仅作比喻,与历史无关)
图标合并
以前在蜂巢项目中,雪碧图是用PS手动拼的,字体图标是用icomoon手动生成的,然后再将导出的文件手动拷到项目中的。这是典型的手工工场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如今在项目中引入了SpriteSmith和FontCustom两个Gulp插件,让图标能够自动合并,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步入了工业化生产。
视觉只需提供svg和png图标源文件,前端按照想要的className命名,放入icons目录中即可使用。其实这也相当于是图片资源的模块化。
技术选型:SpriteSmith + FontCustom
可视化组件文档
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不同的是,前端开发是可视化的。
后端文档只要写个markdown文件,放在git仓库就能阅读;而在前端文档中,你写个m-modal-lg,别的开发者根本不知道你这个模态框多大,是个什么样子,去翻源码也无法感知组件的具体使用场景。
因此在前端工程中书写可视化的组件文档,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种高科技文档必然要插入CSS和JS,如果手工写肯定工作量很大,一是在迅速的产品迭代中来不及,二是会降低大家写文档的积极性。
对此,我们做了两项工作:
1. 写了一个PostMark插件,在markdown的基础上,将代码块中的Regular组件示例代码同步转换成JavaScript代码,使组件能够在最终的文档中活灵活现;
2. 将组件JS文件中JSDoc风格的注释提取出来,转换成文档的API部分,插入到文档最后。
剩下的书写工作就很简单:前端工程师只要在每个组件的demo文件夹中创建md文件,并书写文档内容和组件示例,在组件JS文件中书写API,就能自动生成相应文档。生成效果类似Regular UI文档(https://regular-ui.github.io/jsunit/dropdown.html)。
技术选型:PostMark + JSDoc
前端自动化测试
前端自动化测试能够保证代码质量、减少人肉测试、提高团队开发水平,这些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但它配置比较复杂,UI测试成本很高,很多团队对其望而却步。
由于产品迭代迅速,我们遵循维护自动化测试成本最低原则,在项目中只覆盖:
由于RegularJS的MVVM特性,大部分组件的UI测试可以省略,因此这部分工作主要以给Regular UI和Cloud UI两个组件库加单元测试为主。
市面上前端测试框架有很多,选择哪个都不会有太大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做,QA一定很开心。
技术选型:Karma + Mocha + Expect.js
构建工具
以上几点都是单项工作的自动化,要让它们相互衔接,实现整套工作的自动化,还需要一套完整的构建体系。
目前Gulp是处理工作流的最佳选择。
技术选型:Gulp
由于蜂巢产品下有多个系统,如果每个系统都搭一套gulp+webpack+babel+…,就不能保证几个平台的统一性,而且维护起来成本较高,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实现一套独立于项目的构建工具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我把本文中描述的这种工业化前端架构称为Pursuit架构(https://github.com/rainfore/pursuit),PURSUIT是多个技术栈单词的合并:webPack + gUlp + Regular + mcsS + rgUI + eslinT,中文意思是追求,意味着不断追求前端技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然后按照这套架构实现了对应的构建工具pursuit-cli(https://github.com/rainfore/pursuit-cli),目前已在蜂巢产品下的各个系统中使用。
最后,整套Pursuit架构的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流程图
其他
至于性能优化、项目部署、数据统计等其他前端架构问题,解决完本文中提到的四大方面问题之后可以很好处理。且与前工业化架构的解决方法相同,这次蜂巢架构没有做相关调整,因此本文不再介绍。
——赵雨森
网易杭州研究院云计算平台产品部前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