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李宗盛,喜欢他的旋律,喜欢他掏心窝的歌词,更喜欢他独到的见解,最爱的一段歌词之一: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人生如登山》,每个人都在向前走,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峰,又努力地向另一个山峰前行,蜿蜒曲折,连绵不断。人这一生,在于和自己赛跑,在于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而人的成长过程最本质的是认知的升级,人的自强不息与认知的提升密切相关。正如《人类简史》里抛出的理论:「认知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分水岭,是人类历史谱写的开始,是人从生物模型到人类模型的转变。
人的认知,是对自身个体的感知与认识,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认识。认知的过程是人成长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本质就是认知的差距。什么是认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前有一位高人给我的总结是:
人与人的本质差距在于: 他拥有多少清晰的概念(观点),建立了多少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总结了多少有效的方法论。
概念,价值观,方法论,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总结和打磨的几个东西。
对于这个,我感同身受,非常认可。
认知提升的途径是什么?唯一途径:学习,思考,实践,沉淀。
有个公众号叫“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名字暗藏玄机。我标注下,你就会明白玄机在哪儿“学习(v)学习(n)再学习(v)”。学习是要有方法的,不是所有的学习都会受益终身。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推崇「多元思维模型」,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他经常念叨:“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边他强调的点是「多维学习」 。
学习需要多元化,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互通的。比如,
任何复杂的逻辑,都是一个个通俗同理的理论慢慢演化出去。我们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待问题,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很多时候,一个领域的问题可能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解决。
人的竞争,可能短期内可以通过一技之长列居Top,但长期呢?必然是多维度的竞争结果,李笑来对此有一个非常好的解说:
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
那怎么进行多维学习,跨界呢?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慢慢得发现更多的兴趣点,延伸点。我们工作中需要的“T”型人才,也是对多元化的一个需求,需要同时有广度和深度。
怎么学习?读书!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我老公是个非常爱阅读的人,到哪儿,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他总能阅读一点内容,他的思维开拓性,创新型总是比我高那么一截。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有哪些是我们真正喜爱的读书,真正发自内心的读书呢,还只是应付考试,应付工作呢?我们读完书之后,又吸收了多少呢?读书之后,得到了什么呢?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的阅读”。
互联网行业,大部分都是加班狗,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有效的利用暗时间,这里我又要提下我的老公(没错,我是他的忠实粉丝),他经常会利用“洗澡”,“吃饭”这些暗时间,有很多次,他裹着浴巾从厕所出来,很得意得告诉我,他刚刚想通了一个问题,或者刚刚有一个灵感出现。也有很多次,和他出去吃饭等饭的时候,他会来一句,我想个问题,然后会好一会不理我,然后说,又想通了一个问题。是的,他总是那么喜欢利用这些暗时间。利用这些暗时间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总感觉,他有用不完的时间。
学习需要思考,才有助于消化。
思考难不难?难!伯特拉·罗素曾说
大多数人宁肯去死也不愿思考,许多人确实是这样死的。
你可以观察下自己或者周边,你是不是更爱看影视作品,而不爱看书,因为看影视作品,往往不需要太多思考。 但其实大部分人看书、喝鸡汤,只是看、喝,没有更多的思考在其中,只是表面上知道了这个知识或者内容,但不知道其背后的逻辑与理论。
思考很难,但我们可以训练,也有很多思维模式可以借鉴。比如:
仔细想想,这些思维模式,是不是中学语文都已教过?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用的那么游刃有余呢?是否又要感叹下应试的可悲之处呢?
我们需要多思考,不要用执行上的勤奋,掩盖思考上的懒惰。
训练思维模式,让思维模式成为自己的本能,成为直觉,做到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我们通常会有这种经历:牛逼的人通常通过所谓的“直觉”来解决问题,他的直觉是他多维思考沉淀下来的。菜鸟凭直觉,那就真是直觉了。
思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通过思考,反思,升级自己的旧思想,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提升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实践的道理全都是鸡汤,没有去执行的想法全部都是泡影。只有真正实践了,那才是自己所拥有。
刻意训练
圈子
如何坚持
寻找兴趣点,培养兴趣
全神贯注分为两种:主动的和被动的。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能给他赋予的意义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能够赋予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并且把它均摊到每天的任务上。
我在认知升级过程中,沉淀了哪些方法论呢?
定律:正确的方法 + 耐心 + 时间
「读书」
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文字以及文字所阐述的道理,需要更多注意作者的思考方式,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什么不同,是否有可取之处,一本书读完,也因此改良了自己的思考方式,看大师的书,从此也可以“像大师一样思考”。
检查自己是否是有效读书,读完书后,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
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记录,只有记录下来了,我们才有机会回顾,并指导自己到底在哪些细节上犯了错误。
「写文章,写PPT」
格式化写作
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先构思、架构,后具体化、细节化。
所谓的格式化也就是把我们中学的那一套写文章的套路再次巩固下。 比如,写文章的普遍的一个结构化套路:
换位思考
「结构化思维」
结构影响行为模式,梅多斯在《增长的极限》指出:
真正深刻而且不同寻常的洞察力,来自于观察系统如何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
「做事」
「自我管理」
「思维开拓,做个有心人」
银行存储:
我们这一生,注定不是一个人的一生,你需要知识,你需要朋友,你需要工作,你需要很多东西。在面临你需要的时候,怎么游刃有余地选择,你需要下意识地提前储备一些东西,比如:
文章已接入尾声,最后问各位看官几个问题:
网易云新用户大礼包:https://www.163yun.com/gift
本文来自网易实践者社区,经作者韩坤芳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