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和方法论

我很喜欢李宗盛,喜欢他的旋律,喜欢他掏心窝的歌词,更喜欢他独到的见解,最爱的一段歌词之一: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人生如登山》,每个人都在向前走,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峰,又努力地向另一个山峰前行,蜿蜒曲折,连绵不断。人这一生,在于和自己赛跑,在于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而人的成长过程最本质的是认知的升级,人的自强不息与认知的提升密切相关。正如《人类简史》里抛出的理论:「认知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分水岭,是人类历史谱写的开始,是人从生物模型到人类模型的转变。


人的认知,是对自身个体的感知与认识,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认识。认知的过程是人成长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本质就是认知的差距。什么是认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前有一位高人给我的总结是:

人与人的本质差距在于: 他拥有多少清晰的概念(观点),建立了多少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总结了多少有效的方法论
概念,价值观,方法论,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总结和打磨的几个东西。

对于这个,我感同身受,非常认可。


认知提升的途径是什么?唯一途径:学习,思考,实践,沉淀。



「学习篇」


有个公众号叫“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名字暗藏玄机。我标注下,你就会明白玄机在哪儿“学习(v)学习(n)再学习(v)”。学习是要有方法的,不是所有的学习都会受益终身。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推崇「多元思维模型」,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他经常念叨:“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边他强调的点是「多维学习」
学习需要多元化,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互通的。比如,


  • 我们软件中的设计模式,如代理模式,是否是和我们生活中的中介模式类似?
  • 我们Android的很多设计理念,是否又和我们Java服务端的设计思想非常类似?
  • 我们的软件架构组件化思想,是否又和我们工程上的组件化思想类似?


任何复杂的逻辑,都是一个个通俗同理的理论慢慢演化出去。我们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待问题,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很多时候,一个领域的问题可能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解决。


人的竞争,可能短期内可以通过一技之长列居Top,但长期呢?必然是多维度的竞争结果,李笑来对此有一个非常好的解说:

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

那怎么进行多维学习,跨界呢?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慢慢得发现更多的兴趣点,延伸点。我们工作中需要的“T”型人才,也是对多元化的一个需求,需要同时有广度和深度。


怎么学习?读书!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我老公是个非常爱阅读的人,到哪儿,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他总能阅读一点内容,他的思维开拓性,创新型总是比我高那么一截。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有哪些是我们真正喜爱的读书,真正发自内心的读书呢,还只是应付考试,应付工作呢?我们读完书之后,又吸收了多少呢?读书之后,得到了什么呢?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的阅读”


互联网行业,大部分都是加班狗,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有效的利用暗时间,这里我又要提下我的老公(没错,我是他的忠实粉丝),他经常会利用“洗澡”,“吃饭”这些暗时间,有很多次,他裹着浴巾从厕所出来,很得意得告诉我,他刚刚想通了一个问题,或者刚刚有一个灵感出现。也有很多次,和他出去吃饭等饭的时候,他会来一句,我想个问题,然后会好一会不理我,然后说,又想通了一个问题。是的,他总是那么喜欢利用这些暗时间。利用这些暗时间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总感觉,他有用不完的时间。


「思考篇」


学习需要思考,才有助于消化
思考难不难?难!伯特拉·罗素曾说

大多数人宁肯去死也不愿思考,许多人确实是这样死的。

你可以观察下自己或者周边,你是不是更爱看影视作品,而不爱看书,因为看影视作品,往往不需要太多思考。 但其实大部分人看书、喝鸡汤,只是看、喝,没有更多的思考在其中,只是表面上知道了这个知识或者内容,但不知道其背后的逻辑与理论。


思考很难,但我们可以训练,也有很多思维模式可以借鉴。比如:


  • 结构化思维模式
  • 逆向思维模式
  • 类比思维模式
  • 对比思维模式
  • 换位思维模式
  • 简洁化思维模式
  • 因果思维模式


仔细想想,这些思维模式,是不是中学语文都已教过?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用的那么游刃有余呢?是否又要感叹下应试的可悲之处呢?


我们需要多思考,不要用执行上的勤奋,掩盖思考上的懒惰
训练思维模式,让思维模式成为自己的本能,成为直觉,做到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我们通常会有这种经历:牛逼的人通常通过所谓的“直觉”来解决问题,他的直觉是他多维思考沉淀下来的。菜鸟凭直觉,那就真是直觉了。


思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通过思考,反思,升级自己的旧思想,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提升自己。


「实践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实践的道理全都是鸡汤,没有去执行的想法全部都是泡影。只有真正实践了,那才是自己所拥有。


刻意训练 

  • 一万小时定律
  • 类比健身练习指定肌肉

圈子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也努力使自己成为别人的贵人。 

如何坚持 

  • 寻找兴趣点,培养兴趣
    全神贯注分为两种:主动的和被动的。

    • 被动的:
      小说、电影、游戏的设计者们是“掠夺他人注意力的专家”,他们知道如何设计才能让人们兴奋,让人们上瘾,让人们离不开,甚至不惜动用一切心理学研究成果去把控自己的“猎物”
    • 主动的:
      有兴趣而产生的全神贯注,才可能是主动的,才可能是对训练认知能力有帮助的。
  •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能给他赋予的意义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能够赋予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并且把它均摊到每天的任务上。


「沉淀篇」


我在认知升级过程中,沉淀了哪些方法论呢?

定律:正确的方法 + 耐心 + 时间

「读书」 

  • “只字不差”地阅读 

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文字以及文字所阐述的道理,需要更多注意作者的思考方式,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什么不同,是否有可取之处,一本书读完,也因此改良了自己的思考方式,看大师的书,从此也可以“像大师一样思考”。 

  • 检查自己是否是有效读书,读完书后,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

    • 这本书的优点,缺点
    • 如果是你写,你会怎么写,有哪些我可以借鉴
    • 你是否除了觉得好,或者不好,还有别的其他想法
  • 做笔记

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记录,只有记录下来了,我们才有机会回顾,并指导自己到底在哪些细节上犯了错误。


「写文章,写PPT」 

  • 中心思想的提炼
    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整篇文章,整个PPT会有一个整体中心思想,每一段落。每一页PPT也有一个中心思想。
  • 格式化写作
    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先构思、架构,后具体化、细节化。
    所谓的格式化也就是把我们中学的那一套写文章的套路再次巩固下。 比如,写文章的普遍的一个结构化套路:

    • 提出一个观点,
    • 说明这个观点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 证明这个观点,
    • 驳斥对这个观点的质疑,
    • 说清楚这个观点的超级意义。
  • 换位思考

    • 读者、听者是否真的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 你写的、你说的是否是读者、听者的真实需求?
    • 你是否收割了读者、听者的注意力?


「结构化思维」 

结构影响行为模式,梅多斯在《增长的极限》指出:

真正深刻而且不同寻常的洞察力,来自于观察系统如何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

  • MOM(Measure/Optiimize/Monitor)
    咱们技术人必须掌握的。
  • WHW (Why/How/What)


「做事」 

  • 笃信
    • 赋予这件事情一个重要的意义
  • 计划,执行
    • 万事开头难,怎么踏出第一步?
    • 有条不紊的执行
  • 坚持
    • 不违背人性的坚持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自驱性的坚持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通常,这样违背人性的坚持往往会很累,甚至失败。
    • 愉快的坚持
      人生何其短,做事如果是苦苦地坚持,那是多么累,多么扫兴的事情。
      很多在旁人看来是因为“毅力”再坚持一件事情,实际上当事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是真得快乐,是不做不舒服,做了就停不下来的那种。比如,健身,健身过程中的愉悦,健身过程中撒下的汗水,只有真正热爱健身的人才懂。
  • 神器:思维导图
    酷爱思维导图,思维导出对我的意义非常重大。
    做任何事情之前,通常,我会习惯先捋一下思考,思维导图能够非常清晰的展示、记录我的思路。


「自我管理」 

  • 确定方向
  • 规划
  • 消除杂音,减少内耗
  • 坚持:斗志+兴趣


「思维开拓,做个有心人」 

  • 每一样东西的背后都有故事,用心留意下,提升讲故事的能力。
    我老公是个百科全书,我从他身上经常能捞到好多有意思的小故事,知识点。他善于积累,善于举一反三。
    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故事,充满了思想,充满了哲学。
  • 银行存储:
    我们这一生,注定不是一个人的一生,你需要知识,你需要朋友,你需要工作,你需要很多东西。在面临你需要的时候,怎么游刃有余地选择,你需要下意识地提前储备一些东西,比如:

    • 知识银行
    • 情感银行


文章已接入尾声,最后问各位看官几个问题: 

  • 我的这篇文章,是用什么结构化方式?文章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呢?
  • 你沉淀了哪些思维模式呢?哪些是你最擅长的?哪些是你需要加强锻炼的呢?
  • 你有没有一个经历是因为用了哪种思维模式给你带来了惊喜,带来了非常好的结果呢?
  • 你准备怎么着手,开始你的认知升级之旅呢?



网易云新用户大礼包:https://www.163yun.com/gift

本文来自网易实践者社区,经作者韩坤芳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