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原链接: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1-10-27/1964772.html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文多
云原生被认为是云计算的未来,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等云原生关键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企业生产环境中,全面云原生化已是共识。
在网易数字+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将云的发展做了形象的概括:“所有的新技术基本上都会形成技术产品化、产品服务化和服务基础设施化的发展历程,云在过去十几年经历了从产品到服务的过程,现在更多是聚焦在以应用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上,比如云原生技术。”
在云原生领域,除高瓴、红杉、经纬、IDG等一线VC频繁出手外,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金山云等CVC(公司创业投资/战略投资者)也纷纷布局,资本市场空前活跃,云原生投资规模超过数百亿元,新一批独角兽企业正在加剧市场繁荣。
那么,什么是云原生下一波比拼的重头戏?近日,网易副总裁、网易数帆总经理汪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云原生操作系统,一个是服务网格。
网易副总裁、网易数帆总经理汪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韵 摄
云原生的概念包括微服务、容器、持续交付和DevOps(研发运营一体化)四大件。简而言之,研发人员以微服务架构形式来研发现代化的应用程序,以敏捷方式完成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并且运维和研发团队之间以DevOps的方式进行协作,为了在基础设施层也实现敏捷,对应的应用程序要部署在容器化的环境中。
而微服务的诞生促进了容器技术的大流行,容器技术的存在也确保了微服务的落地。企业的生产环境中运行着大量的容器,因此就要解决容器编排的问题,最常使用Kubernetes(以下简称K8S)等容器编排系统进行管理。
何宝宏表示,容器本质上是解决云原生的应用和下沉的云基础设施如何去耦合的问题,市场正从通用走向了多元化,在Docker之后又出现了安全容器、边缘容器、Serverless容器等。
“云计算是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云计算到云原生,DevOps已被广泛接受,并发展为各种各样的Ops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敏捷开发。”在何宝宏看来,DevOps解决的是提高效率的问题,但DevOps也会让应用变大,所以被迫需要把服务进行拆分,去做微服务。
相比DevOps和容器而言,微服务“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是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何宝宏解释,这中间存在“微”与“维”的难题。
网易数帆轻舟产品总经理陈谔在采访中表示,微服务化其实一开始是给开发人员使用的一种技术架构,但这种技术架构波及到了运维人员,不该研发关注的部分现在就会下沉到平台上去,如果要解决微服务的一些运维问题,就要引入服务治理的概念,不过,平台上的治理能力跟原来内嵌在应用中的治理能力是有一些差异的,得有一些方法将差异磨平。
正在了解技术的参观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韵 摄
“可以看到,云原生技术栈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标准,传统企业的问题在于缺少微服务架构的软件人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供应商都在向微服务架构转型,或者说能够实现微服务架构的供应商能更好地发展下去。”陈谔表示。
“当我们把服务拆得越来越微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做运维就成为一个难题。”何宝宏认为,服务被拆小的目的不是把服务分散,而是希望在分布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协作,这就需要服务网格(Service Mesh)的进一步发展。
2019年是服务网格发展的元年,如果说K8S是新的Linux,那么Service Mesh将会是下一个K8S,无服务器(Serverless)就是新的Java虚拟机,因为K8S仅解决了底层容器编排的问题,还没能真正进化到让云原生应用程序运行。
“云原生技术的应用层架构趋势就是微服务,所以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在于如何让微服务真正在生产环境中落地,这需要服务网格一整套技术体系的成熟。”汪源告诉记者,云原生的起步是容器,第二步是容器的统一资源调度(K8S),第三步是面向应用侧的云原生落地,服务网格在基础设施层面满足了高性能、高稳定性、强服务治理能力的需求。
由Google、IBM和Lyft联合开发的Istio是与K8S一脉相承的云原生服务网格框架,它拥有较好的能力和模型,但也存在使用门槛高、存量系统迁入难以及无法支撑大规模业务集群、生产级落地难的问题。网易数帆云原生资深架构师裴斐在大会演讲中表示,相比K8S的江湖地位,Istio尚存在一定距离,服务网格技术还需要苦练内功。如考虑性能、可扩展性、开发语言等因素,云原生平台需要兼容多种通信协议。
Linux基金会亚太区策略规划总监Keith Chan在分析云原生技术应用趋势时说道:“云原生安全、适用于边缘的K8S、服务网格的相互整合、混沌工程等细分方向正在被广泛讨论,Web Assembly和eBPF将成为热门技术,未来可以预见到解决开发和运维体验的项目会激增。”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444067
从云服务到云基础设施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试问,云与周边生态该如何更好地有机融合和互动?今天的微服务和DevOps会不会从单管理实体走向混合模式,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型网络?服务网格会不会成为基于HTTP的下一代互联网?云原生与开源又将如何相互影响?
有一点不容忽视,云原生已对面向用户的业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低代码和无代码的发展。当然其争议也由来已久,有人认为低代码是“工种”的再分配,也有人认为低代码是行业毒瘤、伪需求。
对此,何宝宏认为,必须发展低代码,这是一个趋势,但能做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探讨的。
汪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低代码的能力可概括为“中等复杂度的企业级应用”,这是可以做到的,现在也有比较多的案例。但有一些特定的场景并不适用,比如对算法和复杂数据结构要求比较高的、对界面要求特别高的、头部互联网级应用、分析和智能化应用以及系统软件、科学计算等其他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等场景。
“之所以要去做低代码平台,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陈谔表示,现在企业有了很好的云平台和微服务架构能力,却缺乏满足数字化转型应用需求的研发人员,因此低代码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让一个没有长期经过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业务人员也能直接使用云原生平台完成企业级程序开发。
比如在车联网行业,插上了组件、中间件的低代码平台就能开发出车联网80%的应用。“最后这些应用会跑到哪里?我相信一定是跑在一个比较标准的云原生基础设施之上。”陈谔在谈起技术趋势时越发滔滔不绝,“我们面向企业用户,不希望给他们带来太多复杂性,所以在有一些事件驱动或定时任务的场景中,我们将低代码的能力内置进去,用户不需要关注是不是运行在一个Java容器中,平台会自动分配一个可运行的函数服务帮助执行。”
陈谔认为,低代码并非是程序员的敌人。相反,通过对重复模块的沉淀,低代码可以解放专业IT人员的生产力,使得开发骨干更聚焦于技术领域,产出更多专业价值。
据信通院研究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云原生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云原生技术加速向垂直行业渗透,中小规模企业用户显著增多,金融、制造、政府行业比例显著提升,同时IT投入逐渐向云原生倾斜。
而最终,云计算的竞争是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竞争。未来十年,或许会有区块链原生、人工智能原生、元宇宙原生的出现,何宝宏认为,十年之后人们要谈的是新型基础设施上原生的应用应该怎么做,那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