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东京的外国工程师

叁叁肆2018-12-03 13:23

翻译:李恺

欢迎访问网易云社区,了解更多网易技术产品运营经验。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远赴日本工作充满了酸甜苦辣。倘若你在一家外国人运营的公司工作,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会经历这种感觉。然而当你为一家纯正的日本公司工作时,你将会面临诸多事情,它们可能会使你震惊不已,也可能会让你开怀大笑。当然,这其中也会有很多挫折。这篇文章记述了我在这里的亲身经历,和所有事情一样,这些内容都是些生活轶事。这些描述不一定准确,毕竟在现实生活里,我相信可能有更美好或者更糟糕的情况发生。话虽如此,但我希望这可以作为一个“数据点”,供那些正考虑去东京的日本本土公司从事工程师的人进行参考。与此同时,我也想就此为那些因含有强烈的认知偏见而以为国外生活很美好的人敲响警钟。

 

背景

我最初搬到东京是为了一家驻扎在那里的创业公司。实际上,在出发之前,我已经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日语,因此对我来说,搬到日本工作似乎不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其实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只是在那个摩天大楼林立的地方工作一小段时间,但没想到一呆就是五年。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限于本文的篇幅,关于我是怎么在这里找到第一份工作以及各类跳槽的经历,可能要留到以后讲了。在这里,我将集中讲讲我在日本的工作经历。

在这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来一段前言:我曾对在日本度过的时光满怀热爱之情,我也曾很喜欢和日本人交往,和一些同事打交道。和许多文化一样,我认为日本文化既错综复杂,又令人神魂颠倒。我之所以认为有必要写这段前言,是因为这篇文章为读者们呈现的内容带着消极情绪,但还是请读者们把这些都当成是普普通通的生活轶事就好。我相信在欣赏任何事物之前,务必要先接受它的方方面面,缺点也好,摩擦也好,不幸的交往也好。而正是这些复杂的东西调配了一个完整的文化。请读者们不要从这些内容中下定过多的结论,当然也不要对这些内容置之不理。在日本工作可以是很棒的体验,而你只要为文化的复杂与差异做好准备就好。

与此同时,我想为我糟糕的日英互译能力说声抱歉,但我还是希望能传达到其中的意思。

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多不会直接涉及到工程领域,甚至是工作经历。不过我是一名软件开发者,所以你将看到的内容会以这一视角呈现。我可以讲很多关于工程方面的东西,但一时间又不知该从何谈起(如果有人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可以给我一些建议!)。

好的,身在异国的人们,我们现在开始准备踏上东京工作之旅吧。

 

你并非来自这里

你永远都是一个外国人——过去是,现在住在日本时也是,而当日本人走出国门时,你仍然是他们眼里的外国人。这真是种糟透的讽刺,但又不好轻描淡写,因为这种情形萦绕在下面的故事当中。别忘了,你是个外国人——至少日本人是不会忘的。

 

欢迎!

你刚刚加入了一家日本本土公司,将要处理工程事务、语言沟通以及各类的文化差异。这令人振奋极了!诸多大冒险正等着你!

 

工程

注:非工程人员可放心跳过这一节。

如果你在一家正当的公司落脚,你可能会发现这里的设置与你熟悉的本国公司相似:持续集成、不同的开发环境、使用一些流行的企业级软件(如Java)。接着就好玩了。

 

UTF8 vs Shift JIS和EUC-JP

当然了,关于Unicode的争论早已得到了解决,没错吧?哈…哈…哈

就在大家基本完全依赖微软的Excel来处理几乎所有事物时,日本人却在使用两种过时的编码:用于Windows系统的Shift JIS和用于Mac系统的EUC-JP。这个逻辑实际上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疯狂,因为在这里,大多数人会把他们的Excel设置成读取Shift-JIS,而当你给他们发UTF8的文件时,他们只能得到乱码文本(mojibake)。当然,你只要让他们把Excel设置为默认读取UTF8编码就好了,但是这样做的话,他们如何处理那些旧的文件?作为一个外国人,你可能从未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所以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艰难抉择仍在延续。

 

非本土发明

虽然在这里,你会发现众多公司使用谷歌套件工具进行在线办公协作,但是你也会看到周围的人用本土发明的Desknets和Garoon来管理日程和其他行政运作。然而这些本土软件都存在一些糟透的漏洞,比如在使用Garoon时,你不能在一项会议日程生成前给它添加会议成员,除非复制一个日程出来,接着为其添加成员,点击保存,最后还要把旧的日程给删了(我发誓这个漏洞在后续更新里已经修复了)。你还会发现有的人会使用像ChatWork这样的本土社交软件,而非Slack(尽管Slack在日本也有众多的忠实用户)。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可能低廉的使用费用所造成的(忽略掉软件使用的总花销),这也可能是信任本土品牌的一种趋势,或者说是对这类产品的真爱吧。我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软件在国外广受青睐,唯独打不进日本市场。

 

实体书籍

虽然说如今西方人仍会选择实体书籍,但是他们一般只会买那种好评如潮、值得反复翻阅的书籍了。日本人则不一样,日本的书店仍有大批的顾客,在工作期间,你还能经常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们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杂志,这里面甚至还包括《如何正确使用LINE》(《How to use LINE messenger properly》)。老实说,我觉得书店多多提供这类参考书籍是件好事,但我只是认为,这未免有些过时了。你同样会看到许多人在火车上看报纸,但这就另当别论了。

在硅谷,我也经常看到一种好玩的现象:人们买来那些有名的技术类书籍,并且将他们摆放成一列,显得自己深受教育似的。我想,这个现象在日本也有,但我更常看到的是这里所说说到的特别专业的书籍。

 

职业工程师

你会经常看到许多不是计算机科学科班出身、没有取得相应学位的工程师,表面上看,这甚至在硅谷的公司里也并不罕见,然而你可能会发现,实际上有的人连编程经验都没有,就已经加入一家技术公司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本的大学制度——你修读的专业通常与你未来的工作没有关联。一般来说,在毕业的前一年,你开始找工作,穿着正装穿梭于城市间,试图说服一家会收留你的公司——无论你担任什么岗位。幸运的话,你就入职了。这里最好的情况便是你的专业对口。但有的时候,这并不现实。

因此,你会发现这里许多人是自学的(这真令人印象深刻!),但通常通过自学很难编写出完美的程序。这些人通过复制粘贴来完成代码再造,通过愉快的捷径编写代码,给变量取千奇百怪的名字,强耦合等等。这些通常会在编写的代码或者项目讨论里体现出来,所以还是振作起来,实打实学吧。

通常情况下,这些工程机构能够存活下来,要感谢那些为数不多的工程师,他们经常自学,并且经常加班。日本有许多出色的工程师,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厌倦于处理日本的工作文化,以至于出国发展。少数留下来的,则一边推进工程进展,一边无望地被同事们拖后腿。如果你遇到了这种工程师,请尽你所能给他们提供支持,让他们保持头脑清醒。

 

文化差异

总有一天,你的经验和观点会与你的日本同事产生分歧。通常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像话题终结者那样,以一种最简单且万能的方式解决:“噢,这就是文化差异。”

对于这句话,我曾见过的情形有:

l  在部署代码前,不编写测试代码,或者测试代码不够完备。

l  冗长且毫无用处的“走过场”会议。

l  对于一种无理的行为,无法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

必须强调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事实上,越优秀的工程师或者同事当然会保持一种良好的逻辑沟通。我提这些,是为了说明你总会遇上,所以还是记住为好。

 

真正的文化差异

不管是好是坏,日本的工作环境通常被集体思考、害怕丢脸、害怕失败、避免冲突、保持平静所带动着。这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后果。

 

畏惧抉择

做决定是失败的第一步,没有人想要失败。但是决定是必须要做的。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形如何自我解决?开会。无数的会议和邮件,策划书,前期准备书,后期准备书,会议书,以及所有人每时每刻对所有事情永无休止的讨论。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决策中来,思考开始推进,接着差错不可避免地出现,最终也就没有人会遭到责备!于是问题解决了!

当然,这不仅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衍生一系列的难题。但这就说到了日本工作环境的另一个“伟大”之处。

 

模棱两可

如果正在争执的一件事瞬间停止了热议,那么这件事就算是解决了。如果要同时满足两个相悖的目标是不可能的,那就谁也不要满足,或者当你达到了其中一个目标时不去汇报。最终当某个人提起它时,一切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情形:

l  “很抱歉!”

l  “是的,你是对的。(但我才不会对此做出什么)”

l  “什么也做不了。(这是“不可避免”的)”

l  “谁知道啊?(我不知道,可能没人知道吧?)”

 

比如这段谈话:

我:很明显这坏了!

田中:是的,你是对的。

我: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

田中:什么也做不了。

我:这很容易被发现啊!

田中:很抱歉。

我:是谁负责这段代码的?

田中:X组。

我:我们组里的某个人或许该找他们谈谈了。

田中:是的,你是对的。

我:嗯,要不我去跟他们谈谈?

田中:啊,那是不可能的。

我:你的意思是我办不到?

田中:谁知道呢。

我:……

 

让我们假设我去找X组的人谈话了,那么谈话内容也许就是这样的:

我:这是一套用于修复这个漏洞的补丁文件。

铃木:啊,我知道了。

我:嗯,你能看看吗?

铃木:我们会看的。

我:可这些补丁能解决问题,我这是帮了你工作。

铃木:啊,是的,谢谢。我们会看的。

我:好吧……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就和我说。

铃木:啊,好的,谢谢。

正如你所能猜到的,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些补丁文件就像我年轻时候看过的那许许多多飘落的樱花一样被遗忘了。

 

集体思考

如果你在一个日本人组成的小组里提出一个问题,你通常会经历下面这一系列的事情:

l  大家左顾右盼,面面相觑。

l  有人开始轻声地提出一些事情。

l  轻声而清晰的赞同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组里蔓延。

这种为了维持社会和谐而深深扎根于社会的需求,除了发生在工作场合,有时甚至出现在亲密的场合当中。这通常能很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但任何与工作有关的问题最好还是一对一进行。

 

同伴压力

为了分配更多的工作,你可能会看到自己的老板或同事给某些员工施加压力。在日本,这通常被称作“权力侵扰”(power harassment)。作为一个外国人,你可能不会受此影响,因为他们通常会和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指使你工作。相比之下,他们也许会找那些容易使唤的员工。面对那些老是被使唤来使唤去的员工,我觉得很过意不去,所以,我试着去多多少少听从他们奇怪的需求安排,帮助他们摆脱忙乱,以阻止这种欺凌现象。但有些需求实在是太荒谬了,我不得不拒绝,却也深知一定会有人要去做。这糟透了,而你也可以试着去教别人学会拒绝,但这样一来,就恰恰是在违背日本社会最有力的权威之一了。

 

我会尽我所能

有时你将任务分配给别人后,他们会说“我会尽我所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尽管我认为这个任务不可能完成,我们仍会义无反顾地试着完成它。一方面,这值得令人赞赏,但另一方面,这相当不现实。当别人给你这样的回复时,还是试着去重新谈判,把任务期限定得再合理些,达到一定能够完成的地步吧。

“尽我所能”,这种会影响你健康的文化,恰恰是日本文化中的双刃剑之一。它或许可以加快某些工作的进度,使其在短期内完成,但它也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我常常见到有的人带病上班,即便是带着口罩。有一回,有人因压力带来的副作用去了医院,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再融入这种工作社会中了。人们对日本人的工作热情赞叹有佳,但我有时候觉得这种代价太高了——它会摧毁掉一个优秀的人。

 

办公差异

这都是些我觉得挺搞笑的事情。或许这些事在其他地方看来也很平常,但要是发生在硅谷,哪怕是其中一件也会令人震惊。

 

依靠打印

开会?先打印幻灯片,人手一份。开设计会议?先打印高质量的样式作品,同样人手一份。接着拿起笔在上面做笔记,在电脑上完成修改,然后再打印出来,如此循环。噢,可怜的树木啊…

这不仅发生在办公场所,你会在任何场合遇见这种现象。我想,这种对纸质文件的痴迷,或许与追求有形的纸张带来的手感有关,这反而不是那些无形又短暂滑过的软件所能带来的。我对此也拿不准,所以欢迎大家就此讨论一番。

 

沉默是金

因为开放的工作环境会时常伴随机器的嘈杂声,所以作为一个开发者,对于这种氛围我是绝对拒绝的。但令我惊讶的是,这里大多数人工作的时候,都能保持高度的寂静。我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和我同在日本工作的外国朋友告诉我,他们有时会对这种寂静感到十分窘迫。如果你周围坐着的是销售客服,那当然会不一样,但是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时刻保持低声低语(除了一些地球上到处都有的麻木不仁的人)。

 

“外人”和“外国人”

这个话题估计在网络上和现实中都被讨论过无数遍了。但我还是想提醒你的是,你是一名外国人。你忘了吗?“gaijin”(外人)在字面上意为“外面的人”,是“gaikokujin”(外国人)的缩写,但后者才是针对外国人的。我个人认为,很多日本人用“gaijin”称呼外国人,是因为这个词说起来更简短容易,听起来也更显得友好,而不是出于恶意。他们有时候也会开玩笑地用“gaijin-san”(外国先生/小姐)称呼外国人。

你会在工作中经常听到这个词,而且是用在你身上。这或许会惹人生气,但是退一步想想,大多数日本人可能不知道这个词带有侵犯或侮辱性质。有些知道的日本人就会尽量避免使用它,但大多数倒是没有注意过的。

简单地说,“gaikoku”(外国)的意思就是别的国家(foreign country/ies),但日本人说这个词时,你会经常觉得他们把它当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那里拥有了整个世界,然而事实上,他们所要表达的只是西方国家(the west)和美国的统称。同样地,你也会听到他们用“kaigai”(海外)指代类似于“overseas”的词。如果你足够好运,他们会跟你说“oubei”这个词来表示欧洲和美国(千真万确!)。

有时你还会听到一些话,比如说:

l  他们“外国”有X吗?(你会对他们的问法感到惊奇,比如我曾经被问道“你们‘外国’有漱口水吗?”)

l  “海外”见到X会有什么反应?(外国人对日本的反应这个网站通常会收到多种外国人对日本的评价)

l  日本并不等同于“外国”。(这就像“文化差异”的争论一样,用来解释任何不便之处)

有时候他们说的东西听起来带有些许种族主义的味道,但通常来讲,他们并非此意。我有时会说日本有“偶然的种族歧视”。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想要冒犯外国人,他们只是在是否会冒犯外国人这一点上欠缺考虑。

 

外国人团队

对于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外国人来说,聚在一起是很常见的现象,这要么是因为他们为了安全和理智而自然地聚在了一起,要么就是因为当他们都处在一处并与他人隔绝时,管理起来会更为容易。有时,我们与日本团队的融合程度会更高,有时也会更少,但你几乎总能看到一些外国人聚在一起。

事实上这并不足以令人感到吃惊。类似的现象在美国也会发生。有趣的是,因为外国人不会像日本人那样敏感且克制,所以日本人通常会觉得这些外国人很难管理(可参考boss around)。就我来看,这是你在日本所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一件事。起初,你有能力促进现代化进程,为事物的改善出一份力。与此同时,你也有能力破坏这里的和谐,从而造成灾难。你最好能明智地结合自己的立场,仔细考虑你的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后果,而不仅仅是你在自己的国家会遇到的后果。

 

外国人名

在日语中,姓在前,名在后。在诸如办公场所的正式场合里,你会用姓来称呼别人,比如称呼“田中太郎”为“田中先生”。如果你遇到了和你关系要好,或者是年龄相仿,亦或是比你年轻的人,那么你可以说“太郎先生”。

你是个外国人(你不会又忘了吧?)。所以,日本人会用你的名或者其缩写形式来称呼你,如果你的姓氏简短易用的话,那么他们会以此代替你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比较难念(再提一次,我的名字即便在美国也挺难念,所以我改用姓氏“亚力克斯”),我经常被他们称作“亚力克斯先生”(Alex-san)。这基本上就相当于不断提醒你说,你是个老外——即使他们并不是故意这么说的。事情就是这样,让它去吧。我可以向你保证的是,当日本人在第一次被陌生人叫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们也会经常感到不舒服(这是亲密、熟悉,又或者优越感的一种表现)。

 

正式口吻

注:如果你对语言没有兴趣,请直接跳过下面几节和语言有关的内容,它们会讲得比较长,当然这些又都是在日本生活的核心部分。

使用正式的日语并不像语言本身那样困难,但要学会如何用好它,比如说在什么场合怎么使用会合适些,则需要经历一段学习曲线的过程。除此之外,刚开始处理起电子邮件时也会很困难。事实证明,某种程度上说,高度讲求仪式感的日本书信习惯已经发展到电子邮件领域。因为你是外国人,所以有些日本人可能会对你更宽容些,但你也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有的日本人会因为你的电子邮件“不够规范”而更加讨厌你,因为这可能体现出你在强化自己固有的异国风格,从而加剧他们与你打交道时的不适感。

下面我举一个电子邮件的例子。我会给一个稍微比我年长的同事发邮件,他在我兼职的一家公司的另一个部门团队里工作。我很感激他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所以我要在信中予以表达。但这又不必表达得太强烈,因为我不是在给一个客户或者陌生人写邮件。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非常好。

 

(我拙劣的日语)

田中さん

お疲れ様です。

ほげほげチームのアレックスです。

先日お話した件の続きですが、ほげほげチームの調査によりますと、gitのマージが正常に実行出来た様です。

恐縮ですが、もう一度コードをpullして試して頂けないでしょうか。

お手数ですが、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アレックス

ほげほげチーム

 

(我拙劣的日英翻译)

Tanaka-san,

Hello there.

This is Alex from team foobar.

With regards to the matter we discussed the other day, team foobar has looked into the issue and it appears that the git merg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 am so sorry to inconvenience you, but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have you try pulling the code once more?

I realize this is a burden, but I ask for your cooperation.

Alex

Team Foobar

(田中先生:

你好。我是foobar团队的亚力克斯。关于前几天我们讨论过的事,foobar团队已经完成了相关调查,看起来,我们已经成功完成GIT的合并了。

很抱歉这给您带来的不便,但是您能不能再试着拉一次代码呢?

我知道这会给您造成负担,但我请求您的合作。

——亚力克斯,foobar团队)

 

【地道英语】(在美国我会这样写)

Hey Taro,

It looks like that git merge from the other day actually finished fine. Could you try pulling again and give it another shot? Let me know if anything breaks.

Cheers,

- Alex

(你好啊太郎,

看起来前几天的GIT合并完成得不错。你能试着再拉一次代码跑一跑吗?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请告诉我。

谢谢

——亚力克斯)

哇呼~

是的,哇呼(Whoah)。试着习惯一下它吧,这正是我的博客主题。

 

技术语言

的确,这是一项工程性质的工作,如果你和日本的开发者们一起工作,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英语外来词和日式英语

这里最明显的一些词便是公司或产品的名称。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一套完整的专用词汇表,叫做“ビジネス用語”(商务用语)。这些词汇里有些和英语对应得很好,比如“双赢”(win-win situation),但其它的你或许从未听过。对此,大多数日本人会向你坚称“这个词来自美国呀”,仿佛把你当成了一个知道什么东西源自美国的万事通一样。这些日式英语词汇包括:

l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在英语里我们称之为social network)

l  PDCA—Plan Do Check Act(我们称之为doing work)

l  KPT—Keep Problem Try(天啊哈哈,这…我真编不出来呢。在网上查一查,大多数结果都是和日语有关)

l  Hearing—A meeting where people hear mainly you talk about things(不,你并不是在受审,别担心)

对此我可以列一个很长的列表,但这又将是另一个话题了。我想说的是,你要习惯着去学习新的“英语”词汇。

 

从欧洲传过来的英语单词

当西方世界逐渐陷入一个大家庭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来源于英语,而当你听不懂日本人口中的这些单词时,他们就会感到困惑。举个例子,“enquette”(修改:enquête,感谢Renaud Guerin的指正!)这个来源于法语的词,则被日本人广泛用作“survey”(调查)之意。

 

许多中国的汉字词汇

在这些词汇里,有很多是从数学中传承下来的,而数学在日本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说,大部分的数学名词来自汉语是挺有道理的。下面我列出了这类的一些常用词汇:

l  関数 — function(函数)

l  再帰的関数 — recursive function(递归函数)

l  変数 — variable(变量)

l  引数 — argument(论证)

l  不具合 — fault / bug(不拟合)

l  再起動 — restart/reboot(重启)

但也有些词使用英语:

l  メソッド — method (“mesoddo”)(方法)

l  バグ — bug (“bagu”)(漏洞)

l  デバッグ — debug (“debaggu”)(调试)

还有其他使用“日式英语”的词:

l  パソコン —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

l  ロールアウト — roll out(部署新版本的软件;这个并不常见,在web服务器软件环境中也不常用,至少在我的故乡加利福尼亚州是这样的)

 

在日本工作,既存在令人兴奋之处,又存在微妙的差异

世上每个国家、每个文化都各有长短,细微的差异性随处可见。其实我有一篇综述文章,讲了所有在日本生活的好处。但就这里的工作环境来说,和硅谷比起来,我个人觉得在这里要面临的挑战比它带来的好处要多得多。硅谷本身就是个完完全全的泡沫,有着它自己的权衡之处。

其实我想写的东西还有很多,但限于文章的篇幅,我只能不断地精简了。我所希望的是,如果这篇文章不足以作为信息参考的话,那至少能够博得你一笑吧。

我向你保证,在日本本土公司工作并且在那里生活是一场冒险之旅,但你可能不会对此举感到后悔。我想提醒你的是,当你踏入一个十分复杂、时不时有困难的工作环境中时,请务必睁大眼睛,看清局势。

这就是说,如果你确定要尝试一番,那就玩得开心吧!日本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你所能在这里学习到的所有经验,所有教训,都将有助于你了解自己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的工作情况。


原文:https://medium.com/@xevix/gaijin-engineer-in-tokyo-aaa9be8919b2


免费领取验证码、内容安全、短信发送、直播点播体验包及云服务器等套餐

更多网易技术、产品、运营经验分享请点击